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資金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原院長
新年伊始,芬蘭總統紹利·尼尼斯托抵京進行國事訪問。此訪系中國農歷新年前訪華的首位歐洲國家元首。近幾年來,中芬圍繞“構建和推進面向未來的新型合作伙伴關系”互動頻繁,發展迅速,主旋律突出。芬方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歐亞大陸互聯互通,致力于深化兩國在貿易、創新、環境、旅游及北極事務諸領域的合作。
芬蘭是北極區域大國及北極理事會輪值國(迄2019年),當屬中國北極“朋友圈”摯友。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川消融,致使北極航道通航期延長;預計至2030年,將由目前的4個多月擴展為半年。天時地利人和,導致芬蘭看好“冰上絲路”前景,愿與中國共同推進由北冰洋連接的歐亞藍色經濟通道,攜手共促北極地區可持續發展。
凡見識出于道理者第一。芬蘭朝野務實、敏銳、熱情、進取,在對華合作上慧眼獨具,捷足先登。不久前,芬蘭學界和商界提出修建“北極走廊”構想——修建連接芬蘭北部羅瓦涅米和挪威巴倫支海港口希爾克內斯的鐵路線。設計者希望通過芬挪鐵路,使歐洲北部與中國及俄羅斯的北冰洋深水港口貫通,構筑依托陸海貿易新干線的跨洲經貿圈。
芬挪兩國相關部門已對“北極走廊”反復進行可行性論證。芬蘭運輸局權衡了五種路線方案,并在綜合考量價格、安全、環境諸因素后認為,“所有方案在技術上都可行。但從經濟和環境影響來說差別頗大”。鑒此,兩國成立聯合工作組,力爭北極鐵路能在2030年前完工。
“北極走廊”構想旨在以陸運思維拓展海運思維,以鐵路運輸對接北極航道,借此建設改善芬挪與中俄乃至歐亞其他地區的陸?;A設施。毋容置疑,擬議中的“北極走廊”與北極航道貫通,定將縮短歐亞航運時間,減少運輸成本,降低燃耗及排放??胺Q“冰上絲路”在芬蘭的具體化與當地化。
據歐洲媒體介紹,“北極走廊”規劃,是在希爾克內斯等挪威北部的北冰洋沿岸港口,卸下來自中國等亞洲等地貨載,經鐵路穿越芬蘭,再經貫穿芬蘭灣的世界最長海底隧道運抵愛沙尼亞,再轉運歐洲各地。屆時,芬蘭地緣經濟位置將發生重大變化——從偏遠小國躍升為處于歐亞的中間地帶,以及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北極門戶。
為夯實北極門戶及歐亞交通樞紐地位,芬蘭擬建設一條從芬蘭經北冰洋聯通亞洲的高速寬帶光纜項目。此項目堪稱聯通歐亞、增強芬中聯系的“海底絲路”。顯然,這條現代便捷的“數字絲路”的規劃理念,凸顯功能思維超越地理思維,將助力沿線各國數據跨境流,縮短地理距離,增大經濟體量。
普遍認為,“北極走廊”與“冰上絲路”對接,將助力推進沿線地區的運輸“聯通”、產業“鏈接”、金融“變壓”、商品“吸收”及科技“孵化”。受惠于此,不惟歐洲,中國北部港口亦將吸引更多船舶???,增加貨載,對激活東北經濟不無裨益。顯然,此項目利在兩國、惠及區域,乃雙贏或多贏合作。
中國的北極政策正大光明:不待勢而尊,不待財而富,不待力而強,愿與北極各國走合作共贏之路。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抹黑中國北極事務的“勢力范圍論”沉渣泛起,不絕于耳,提示我們注意“冰上絲路”與“一帶一路”歷史背景的不同,以及應重視文化思維對經貿活動的引領——以文化為粘結劑,增強利益共同體意識。中芬元首啟動“2019中芬冬季運動年”,確有助于人文紐帶建設。
北極自然環境獨特,極地貨運易遭流冰濃霧、擱淺遇險、原油泄漏等意外風險。先賢有言:“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北極航道的商業營運,確需建立一套危機管理機制。有鑒于此,既需以底線思維護航發展思維,也需以人才思維超越物理思維。芬蘭有其地理優勢和“軟實力”——涉北極的知識、技能、經驗和人才,值得倚重。中國需有一支本國人才、全球人才、儲備人才組成的專家隊伍。